为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推动科技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7月7日,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红岩铸魂乡土情,机械赋能振兴梦”社会实践团走进江津区支坪镇白溪社区,以“让小车自己走:认识智能循迹小车”和“科技筑梦未来,3D打印走近乡村——从图纸到实物”开展“智能+”主题科普实践课堂,为乡村青少年带来沉浸式科技体验,激发他们对前沿科技的探索热情。
活动一:“让小车自己走:认识智能循迹小车”——智能巡迹小车科普活动
活动伊始,主讲人杨竣然以一幅贴在地面的黑路线图和一辆灵活穿梭的循迹小车,瞬间点燃课堂氛围。“大家看!小车不用方向盘,却能沿着黑线精准行驶,这就是智能控制的魅力!”杨竣然通过生动比喻,将循迹小车类比为“地面小司机”,深入浅出地讲解其工作原理——小车底部的红外传感器如同“眼睛”,实时感知地面颜色差异,再通过程序指令调整车轮转速,实现自动循迹。

为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实践团设置了“小车赛道挑战”互动环节。孩子们分组操控小车,在蜿蜒曲折的路线上测试行驶稳定性,在反复调试中探索传感器灵敏度与行驶速度的关系。“原来改变传感器角度,小车转弯更灵活!”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分享自己的发现。课堂上,孩子们不仅直观感受到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更在动手实践中初步理解了编程逻辑与机械联动的奥秘。

活动二:“科技筑梦未来,3D打印走近乡村”——3D打印开启创想之旅
第二节课的3D打印科普课堂由姚永川主讲。活动现场,琳琅满目的3D打印成品率先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精巧的机械齿轮模型、可拼装的规格更大的高达模型、饱含深意的红船以及生动形象的龙,每一件都让孩子们惊叹连连,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3D打印技术的神奇之处。

在孩子们沉浸于3D打印作品的奇妙世界时,姚永川老师拿出了一只3D打印外壳的“桌面小蜘蛛机器人”。“小朋友们,接下来还有更有趣的!”随着姚永川的声音,小蜘蛛机器人灵活地“走”了起来,瞬间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小蜘蛛机器人走到每个孩子面前,做出可爱的动作,引得他们笑声不断,好奇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它。“这只可爱的小蜘蛛,它的外壳也是3D打印出来的哦!”姚永川介绍道,课堂上惊叹声此起彼伏 。
课堂采用“展示+实践”的创新模式,实践团成员现场选定3D模型,启动打印机,让孩子们亲眼见证模型从数字设计到实体成型的全过程。同时,姚永川借助简单案例,带领孩子们初步认识SolidWorks软件,讲解三维建模的基础操作。而可爱的“桌面小蜘蛛机器人”则持续“活跃”在课堂中,姚永川让每个参与课堂的学生都能亲自操作,感受3D打印成品带来的趣味互动体验。
在“创意设计分享”环节,“桌面小蜘蛛机器人”更是成为灵感源泉,“我想设计一个机器小狗!”“我要做个会跳舞的小鹿!”孩子们踊跃表达奇思妙想,团队成员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化为简易三维模型。可爱又有趣的“小蜘蛛机器人”也当之无愧成为了本次课堂的团宠,深受大家的喜爱。

“智能+”主题科普实践课堂是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乡村科普教育,以更多元的形式、更丰富的内容,为乡村青少年打开科技之窗,助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科技力量。
刘静 |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8日 21:24 |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