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5暑期三下乡】机械工程学院“生‘机’彭水,‘械’手共进”基层服务践行团:寻迹苗乡红色印记,赓续精神血脉长流

2025年7月16日清晨,机械工程学院“生‘机’彭水,‘械’手共进”基层服务践行团迎着朝露出发。为追寻苗乡深处的红色印记,成员们徒步穿行在彭水高谷镇兴隆村蜿蜒陡峭的山路上,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叩响了廖秀举、廖小伦两位老党员的家门,开展“苗乡红韵,赤心长铭”走访传承红色精神实践活动。

山路崎岖难行,碎石与泥泞交织,部分路段仅容一人侧身通过,两侧荆棘时常划破队员的衣衫。烈日下,大家的汗水浸透了衣襟,双腿也因长时间攀爬变得沉重,但心中追寻红色故事的信念却愈发坚定。“听当地人说,两位爷爷居住在深山里,我们必须亲自走到他们身边,当面聆听那些珍贵的历史。”团队负责人擦着额头的汗水说道。在向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穿越密林、跨过溪流,终于抵达廖秀举爷爷的家。

推开斑驳的木门,看到老人和蔼的笑容,成员们瞬间忘却了一路的疲惫。廖秀举叔叔缓缓讲述起那段烽火岁月:“当年我们就是沿着这样的山路传递情报、运送物资,敌人的子弹擦着头皮飞过……”他的讲述让大家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辈在崇山峻岭间与敌人周旋的惊险场景。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信仰的坚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告别廖秀举叔叔后,实践团又沿着另一道山脊线跋涉近一小时,来到廖显伦家中。叔叔用布满老茧的手,指着窗外的梯田和新修的山路说:“这些都是我们一点点干出来的。当年修路没有机器,全村人就靠扁担和锄头,肩膀磨破了皮也没人喊疼。”他用朴实的话语,将那段艰苦卓绝的家乡建设史娓娓道来,展现出共产党员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两位老党员还深情回忆起苗族同胞与党同心同行的岁月。在革命年代,苗族儿女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为红军带路、掩护伤员;建设时期,大家又齐心协力发展生产,让贫瘠的山村焕发生机。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成员。

返程时,夕阳为群山镀上一层金色。尽管双脚酸痛、衣衫沾满尘土,但实践团成员们的内心却无比充实。“走了这么远的山路才见到两位爷爷,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来之不易’四个字。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翻山越岭去聆听,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和传承。”一位成员感慨道。

此次翻山越岭的探访之旅,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收获了珍贵的红色故事,更在跋涉中体会到革命先辈攻坚克难的精神。机械工程学院“生‘机’彭水,‘械’手共进”基层服务践行团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深入基层,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上一条:【2025暑期三下乡】机械工程学院“生‘机’彭水,‘械’手共进”基层服务践行团:工魂铸魂育新人,总结聚力启新程

下一条:【2025暑期三下乡】机械工程学院“生‘机’彭水,‘械’手共进”基层服务践行团:一日双行,守护与传承并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