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机械工程学院召开机自系学教联动交流座谈会

为深化教学与学生管理协同,破解人才培养痛点,凝聚育人合力,1030日上午,机械工程学院召开机自系学教联动交流座谈会。机自系主任杨潇、副主任梁强、机自系带班辅导员参会,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推进、学生成长引导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杨潇在座谈会上重点围绕三方面内容展开阐述:一是详细解读了23级、24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框架,包括四大类课程体系的学分占比、实践教学环节的特殊要求,同时说明25级学分调整情况,明确 “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的核心目标。

二是介绍了机自系的人才培养特色,具体包括四方面做法:紧扣重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立足当地汽车制造、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在授课中强化专业知识与本地产业的关联,让人才培养更贴合区域发展实际;强化递进式实践教学,构建认识实习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阶梯式实践体系;推行梯度化课程设计,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契合学生认知与能力成长规律;鼓励创新与学科交叉,依托专业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三大核心领域,推动机电融合等跨领域知识应用,同时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创新项目与竞赛,培养创新思维与跨界应用能力。

三是提出教工队伍与学工队伍需协同配合,在学生专业认知引导、职业规划指导、心理疏导、信息互通及国奖评选机制完善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与会辅导员结合日常工作,提出学生普遍关心的三大问题:大四顶岗实习渠道获取、学科竞赛参与指导及学生分层培养需求。杨潇主任逐一回应,建议学生通过企业官网、招聘平台主动寻找实习机会,系部与专业教师将提供校友资源对接、推荐等支持;明确各类学科竞赛的负责教师及申报路径,鼓励学生主动咨询参与。

针对“拔尖学生培养”与“后进学生兜底”的建议,与会教师达成共识:专业教师将在课程教学、科研项目中重点关注积极上进的学生,提供竞赛指导、考研咨询等支持;辅导员聚焦学习态度消极、缺勤较多的学生,加强谈心谈话与纪律约束,形成“拔尖引领、兜底帮扶”的分层培育模式。

交流中,师生互动、考核管理等问题成为讨论焦点。教师们反映,当前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复习投入时间有限,依赖死记硬背,难以适应机械专业理解性学习的要求;同时,课堂管理中存在学生维权意识过当、教师不敢严格管理的困境。

与会人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一是强化大一新生专业认知教育,通过学业导师解读、高年级学长帮扶等方式,帮助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目标;二是利用智慧课堂系统、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规范考勤管理与考试监督,减轻教师管理负担;三是优化国奖等荣誉评选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果认定标准,兼顾公平与导向性;四是加强学工与教学团队的常态化沟通,共享学生学习状态、思想动态等信息,形成管理闭环。

此次座谈会搭建了教工与学工的高效沟通平台。下一步,学教双方将梳理会议共识,细化落实各项举措,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上一条:致机械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及家属的一封廉洁家书

下一条:学院召开全学业周期导师制2025级学业小组长培训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