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晨,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SCI期刊10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JCR二区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篇;JCR二区期刊《Particuology》1篇;JCR三区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 Process Intersification》1篇;1篇SCI文章在审;以导师一作学生二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担任流体力学JCR一区期刊《Physics of Fluids》的审稿人;带领团队参加第十二届重庆市科慧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多次参加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装备创新设计及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并取得国家级二等奖及三等奖;多次参与导师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学业方面获得两次二等学业奖学金、一次三等学业奖学金、以及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1. 坚持热爱,勇敢尝试
"科研路上那些看似迂回的溪涧,终将汇成智慧的江河。"我在跨专业领域做科研、竞赛失败中的收获更多。回望三载研途跋涉,机械领域的知识版图上曾横亘着令人望而生畏的沟壑。从零描摹CAD的几何密码,在SolidWorks的曲面迷宫中解方程,借ANSYS将力学玄机织成网格,每个晦涩的图纸符号都在重写我的认知基因,每次失败的仿真数据都淬炼出跨界思维的刃口。我深刻体理解到,原来所谓"弯路",正是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轨迹,让异域的火种在交叉学科的祭坛上,燃烧出别样的光芒。

2. 保持真诚与韧性
千锤百炼,终成一器。在装备设计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次的推翻重来,CAD模型已经迭代到第49个版本,ANSYS的仿真云图在数据洪流中绽放出完美花朵,瞬态计算全部通过。当首台样机在启动的轰鸣声中震颤失衡,最终不得不重新踏上寻觅加工厂的漫漫长路。实践的鸿沟让我看清仿真数据与现实轨迹的遥远距离,但也使我在一次次推倒与重构的循环中,逐渐褪去浮躁的锋芒,学会在迷茫中沉淀智慧,于未知处雕琢细节,等待真理在金属纹路中自然显现。

3.感恩与传承
淬于批改,炼于众智。当首稿经导师批返还时,从理论框架到标点规范皆缀满批阅痕迹。余师兄逐段指导解析修改要义,与导师的三方论证会更是将研究逻辑层层淬炼。组会研讨中,师弟师妹们自愿当听众,其各种刁钻问题倒逼着论证链条的精密化。这段科研共同体的协同攻关,不仅让我锤炼出经得起推敲的学术文本,更培育了应对同行评议的思维范式。最终投稿版本在课题组协作下,我得以轻松应对审稿人质询,每封修改答复函都凝结着集体智慧的光华。
学姐寄语
“以好奇为帆,以毅力为桨,驶向未曾抵达的彼岸。” 愿你们敢于踏入迷雾,因为每一份“不可能”背后,都藏着尚未书写的答案。
刘静 |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7日 14:02 |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