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机械工程学院“萤火筑梦”团队走进北碚区三圣镇,为当地的小朋友带来一场丰富有趣的“匠心铸轮轨,智驱工业魂”主题汽车科普宣讲小讲堂。此次活动响应国家科普教育与乡村振兴政策,旨在激发乡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缩小城乡科普教育差距,助力乡村科技教育发展。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播放了汽车智能制造的纪录片片段,将汽车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组装的全过程生动展现。小朋友们的目光被屏幕牢牢吸引,面对高精度机械手臂的灵活操作,初次领略到了现代汽车制造的科技魅力,也对汽车生产有了初步认识。汽车安全基础知识问答挑战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团队成员围绕日常乘车安全知识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踊跃举手,积极抢答。“乘车时为什么要系安全带?”“为什么不能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等问题引发小朋友们的热烈讨论,不仅巩固了他们的安全知识,还培养了安全意识。

在激烈的问答环节结束后,廖崇瑞同学给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普通车和智能车的差别,尤其着重讲解了智能汽车的雷达系统,从工作原理到实际应用,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到雷达如何帮助智能汽车实现自动避障、自适应巡航等功能,感受到科技为出行带来的便利与安全。而这些由科技赋予的智能功能,除了让出行更顺畅、更安心,还在悄悄为环保贡献力量——正是因为雷达等技术让车辆行驶更精准高效,才为节能减排打下了基础。在智能汽车环保方面,团队成员向小朋友们讲解了智能汽车在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上的优势,让他们明白科技创新不仅能提升生活品质,还能保护地球家园。

活动最后,团队鼓励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设计未来的智能汽车。小朋友们热情高涨,有的小朋友画出能在空中飞行、躲避地面拥堵的汽车;有的设计出能自动净化空气的环保汽车;还有的描绘出具备情感交互功能,能陪伴主人聊天、玩耍的智能汽车。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设计,其实藏着小朋友们对科技与生活的思考。在空中飞行的汽车,是对“高效出行”的向往;能净化空气的设计,是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解决方案,把听到的“节能减排”变成了可触摸的画面;而会聊天的汽车,则是对“科技应有人情味”的天然感知。当孩子们举着画纸讲解自己的设计时,眼睛里闪着光,或许此刻的画笔还很稚嫩,但这些想法会像一颗种子埋在心里,未来某天遇到相关的知识、看到新的技术时,就会想起“原来我小时候也设计过这样的汽车”,从而更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这正是科普活动最珍贵的价值,守护住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敢想、敢画,更敢在未来去实现。

此次科普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梦想的播种。它为三圣镇的小朋友们带来了全新的科技体验,激发了他们对汽车的浓厚兴趣,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萤火筑梦”实践服务团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此类科普活动,让更多乡村青少年有机会接触科学知识,感受科技魅力,为国家科普教育与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助力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刘静 |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0日 22:29 |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