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5暑期三下乡】机械工程学院“萤火筑梦,科慧乡村”实践团科普巴渝文化

夏日蝉鸣与乡土气息在七月的三圣镇交融,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萤火筑梦”服务实践团于7月16日奔赴三圣镇天宫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在探寻巴渝文化脉络中,传承红色基因,以青春行动呼应国家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政策。

解码地名密码,触摸巴渝文化根脉

7月16日,一场关于北碚区地名文化的讲解,拉开了巴渝文化的帷幕。白俊奎老师成为地名“解码人”,带领天宫村村民与“萤火筑梦”团队成员,穿梭于地名背后的历史长廊。谈及北碚区歇马街道,白老师揭晓其“双重身份”:它既因南宋抗元兵马常驻的历史印记得名,又藏着巴语谐音的深邃,“歇马”是巴语“财主”的汉字记录,古代当地财主家族的富庶,化作地名传承至今 。石上乡龙车村的“龙车”,源自巴语,“龙为浑,车为水”“龙车村”用简单字词勾勒出地域水系特色与民族语言交融的过往;北碚磨心坡亦是如此,“磨是竹子,心为草”,往昔竹子繁茂、草甸如茵的生态,借地名留存记忆 。在讲解过程中,白老师还会时不时抛出小问题,和大家互动。像问村民们有没有听长辈讲过和当地地名相关的故事,鼓励团队成员分享自己对地名文化的新感悟。现场氛围十分和谐融洽,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有的回忆起小时候听过的传说,便兴奋地讲给大家听;团队成员们也积极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地名文化背后的民族融合、地理变迁等深层逻辑。地名也可以是巴渝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民族交往的记忆、地理环境的印记与历史变迁的轨迹。

追思先辈功绩,传承红色精神火种

北碚的厚重,更藏在先辈们的红色足迹里。实践团跟随白俊奎老师的讲解,回溯张自忠、卢作孚的贡献,感悟炽热红色精神。白俊奎老师讲道,张自忠将军以热血赴国难,在抗战烽火中捍卫民族尊严,其精神是北碚红色底蕴的硬核支撑。他的担当,契合国家“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导向,激励着当代青年直面挑战、坚守大义。卢作孚先生深耕北碚,搞建设、兴教育、办实业,以实业救国的行动,为北碚发展筑牢根基。他践行的“爱国、奋斗、奉献”精神,与乡村振兴战略中“激发乡土发展活力,凝聚建设力量”同频,是先辈为家国拼搏的生动注脚 。实践团成员和村民们一起听课时,眼神里满是敬重。先辈们的红色精神,正跨越时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从解码巴渝地名的文化溯源,到追思先辈的红色精神,再到青春实践的行动谋划,“萤火筑梦”服务实践团的北碚之行,是一场文化传承与精神赓续的青春奔赴。在国家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红色精神弘扬、乡村全面振兴的当下,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们以脚步丈量乡土,以热忱拥抱传承,让巴渝文化“活”在当下,让红色精神“燃”在青春,用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让三下乡成为青春与乡土共荣、文化与时代同行的生动实践,为国家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大局,注入汩汩青春动能,让巴渝大地的文化根脉与红色火种,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 。

上一条:【2025暑期三下乡】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萤火筑梦,科慧乡村”实践团汉字文化展

下一条:【2025暑期三下乡】机械工程学院“萤火筑梦,科慧乡村”实践团:科普小院家AP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