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5暑期三下乡】2025青春三下乡|机械工程学院"萤火筑梦"实践团入户宣讲


为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7月18日,机械工程学院"萤火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北碚区三圣镇春柳村、天宫村、四平村开展"小院家"APP入户宣讲活动。实践团成员带着数字化治理的希望,走进农家小院,用青春热情点亮乡村数字治理之路。

入户宣讲:数字治理走进农家院落

清晨,实践团成员乘坐公交车前往三圣镇政府,与当地工作人员汇合后,乘坐政府公车前往三个村落开展入户调研与"小院家"APP宣讲活动。炎炎夏日,实践团成员穿梭在乡间小路上,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浇不灭心中的热情。

在春柳村的一户农家,实践团成员推开门,看到一位阿姨和婆婆正在院子里聊天。"阿姨,打扰一下,我们是重庆工商大学的学生,来宣传'小院家'APP的。"实践团成员微笑着说明来意。阿姨有些疑惑:"我们都不会玩手机,这个APP是什么呀?"

实践团成员耐心地递上传单,开始详细讲解:"'小院家'APP是我们学院开发的数字化治理平台,通过这个软件,您可以查看本地招聘信息、上报环境问题、推广自家农产品。"成员们特别强调了"院落治理积分"功能,"如果家里院落收拾得干净整洁是可以加分的,垃圾不乱扔、东西不乱放,保持院子整洁美观,不仅能让我们的乡村更美丽,还能兑换生活用品呢!"

当得知这户人家只有孩子有智能手机且不会使用时,实践团成员坚信:"虽然他们暂时无法使用,但我们相信知识传播的力量,今天的宣讲可能会在他们心中种下数字化治理的种子。

美丽庭院:数字治理与生态振兴的交汇

离开春柳村,实践团来到天宫村一户农家小院。院子里,一位老爷爷正在院子里面洗衣服,小池塘里面有金鱼,还有假山流水,核桃树硕果累累,多肉植物生机勃勃,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老爷爷,您好!我们是来宣传'小院家'APP的。"实践团成员走进院子,热情地打招呼。老爷爷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老婆婆也从屋里走出来。通过交谈,实践团了解到,老爷爷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家里只有老人居住,使用的还是老年机。但看到老爷爷精心打理的庭院,他们灵机一动:"老爷爷,您的院子真是太美了!如果村里有'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您家一定能获得高分!"老爷爷听后,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非遗传承:数字时代与传统工艺的对话

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是平村一位老兵爷爷家中。推开院门,一股竹香扑面而来——原来老爷爷是位非遗竹编技艺传承人。他从屋子里拿出以前编织的蒸笼,笼子上历史积淀的灰尘在阳光下闪烁,仿佛在诉说着非遗文化的厚重。这位老爷爷也是没有智能手机,但实践团成员拿着宣传册细心给老爷爷讲解到这个程序的作用,并说得到给村里其他人也看看。老爷爷笑着说道:“好的好的,谢谢你们了哈。”离别时,他们一家照着实践团挥手告别,这一刻是青年与长者之间的告别,更是文化的接续。

实践思考:数字化治理的乡村之路

一天的入户宣讲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围坐在一起,总结今天的收获与思考。"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治理在乡村没有未来。"实践团负责人蒋玉月分析道,"我们可以以有智能手机的家庭为单位,建立'数字治理小组',让会使用的家庭成员帮助不会使用的老人参与院落治理。"

今天的经历让实践团成员明白,乡村数字化治理不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耐心地宣传、引导,让村民们逐渐了解、接受、使用数字化工具。

夕阳西下,实践团成员踏上归途。虽然今天的入户宣讲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乡村数字化治理的种子终将在巴渝大地生根发芽。"小院家"APP不仅是一个数字化治理平台,更是连接城乡、连接传统与现代、连接青年与长者的桥梁。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长期性。数字化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更需要考虑乡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继续探索数字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上一条:【2025暑期三下乡】机械工程学院“‘机’承服务,‘械’递温情”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下一条:【2025暑期三下乡】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萤火筑梦,科慧乡村”实践团汉字文化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