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5暑期三下乡】机械工程学院“韶光育幼,匠心护长”践行团开展假期托管活动

机械工程学院的同学用温情,在社区托管所写下了别样的青春注脚。这场以陪伴为核心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志愿者在扳手与童心之间找到了价值平衡,更加深刻认识到了社区对于一个孩童甚至说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本土视角:从"邻家哥哥"到"责任担当"的身份蜕变

当地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手记里,写满了"主场作战"的独特体验。这种天然的地缘优势,让托管服务少了隔阂感,多了家常菜般的亲切。一位就读于本地高中的志愿者说:"以前路过托管所只当是个普通院子,现在才知道这里装着多少家庭的期盼。"这种认知的转变,正是身份蜕变的开始。

这些年轻志愿者面临的挑战带着鲜明的"熟人社会"印记:既要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带好小朋友,又要在家长面前展现值得信赖的稳重;既想用新点子开展活动,又要考虑社区的实际条件。种种看似琐碎的顾虑,恰恰体现了本土青年对故土的特殊责任感。

更深刻的成长在于对"责任"二字的具象理解。当孩子们追着问"明天还来吗",当加班晚归的家长握着他们的手连声道谢,这些真实的反馈让年轻学子读懂了"本土力量"的分量。他们不再是社区里被照顾的晚辈,而是能为家乡撑起一片小天地的青年。这种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角色转换,比任何课本都更能教会他们何为担当。

q

孩童视角:被丰富的假期与被填满的孤独

托管所的活动室里,暑期的意义被重新定义。对于父母忙于工作的社区儿童而言,这里不是简单的"看护站",而是充满可能性的成长空间。孩子们口中的"活动多",背后是志愿者们结合专业特色设计的科学小游戏:用乐高搭建简易机械装置,通过折纸理解几何原理,在废品改造中认识材料特性。这些创意活动,让学习以更生动的方式发生。

孤独的消解往往藏在细节里。有孩子说到之前只能这种被关注的感觉,对成长中的心灵具有不可替代的滋养作用。托管所提供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陪伴,更是情感层面的回应——志愿者耐心倾听的姿态,比任何玩具都更能抚慰孤独。当同学们用笨拙却真诚的方式回应孩童的情感需求,他们实际上在进行着一场"心灵工程"的施工,其精密程度不亚于任何机械设计。

社区视角:基层治理中的青年支点作用

居民的正向评价构成了最真实的社会反馈。在社区访谈中,"放心""感谢""支持"成为高频词。一位老人的话颇具代表性:"托管所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这些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看护,还有新的教育理念。"这种认可背后,少不了社区及其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托管所的良性运转展现出惊人的"社会能效比"。少量的资源投入,通过志愿者的创意转化,产生了多重社会效益:既解决了家长的实际困难,又丰富了儿童的假期生活,更培育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小投入大产出"的模式,与机械工程中的"高效能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实践队总结的"1+N"服务模式——1名志愿者带动N个孩子参与,N个家庭辐射整个社区——正是工程思维在社会服务中的巧妙运用。

居民的积极参与更让托管所成为社区共同体建设的平台。有退休教师主动来辅导作业,有商户捐赠活动物资,这种自发形成的合力,印证了"三下乡"活动的涟漪效应。机械工程强调"系统联动",而社区治理同样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运转。实践队的介入,恰如在静止的系统中加入了动力源,激活了整个社区的服务热情。

青年学子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社会问题的解决者。在托管所这个微小的场域里,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当青年用真诚连接世界,用行动回应需求,每个个体都能成为撬动社会进步的"杠杆",而这,正是"三下乡"活动最珍贵的遗产

上一条:【2025暑期三下乡】机械工程学院“韶光育幼,匠心护长”践行团开展“伴童研学广识科普,巧构轮旋共探科学”活动

下一条:【2025暑期三下乡】机械工程学院“韶光育幼,匠心护长”践行团开展科普课堂活动

关闭